“走心”换“人心”
发布时间:2018-01-02 作者:欣 语
店长赠送的礼物,成本不高,为何起到了留住人才的大作用?“千里送鹅毛,礼轻情意重”,正是浓厚的情意调动了人的感情,触及了人最柔软的部分——心灵。这则小故事,对于团队的管理者、思想政治工作者很有启发。实现关心关乎到“心”,应做到网络语言描述的那样:“既走流量又走心”。否则,走了流量没走心,等于事与愿违,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会大打折扣。
当然,关心不是所谓的循规蹈矩的履行公事,考勤打卡,点卯应景。关心的前提,必须诚,诚心诚意,诚实诚恳,动真感情,而以情“感”情,以心“换”心。在两个“恰”字上做功课,即“恰值其时”、“恰到好处”。
恰值其时。这里的“其时”,就是员工最最需要的第一时间、第一场合,好雨知“时节”,时间就是效率。伸出手握住需要援助的手,温暖需要温暖的人,或温言热语的关心和鼓励,或纠偏的严词厉语。如果拖沓迟疑,时过境迁,作用必然会削弱。因为当事人的感受情绪等已发生变化,激动恢复平静,悲恸已经平复,恢复了正常,此时此刻出现,姗姗来迟。雨后送伞,既无风雨要遮挡,湿透了的衣服,干爽的雨伞,送的意义也就失去了。“雨后送伞”,是“被动”“消极”的讽刺,我们应引以为戒。关心能否入心,在于速度、在于时效。及时是关乎“心”的必须牢牢把握的时间节点。
恰到好处。所谓恰到好处,就是有的放矢,突出针对性,“精准扶贫”。莫要笼统以为,情与心的交流,总是以物来负载传递。要根据对象所处的环境、心情、情绪以及性格、爱好,注意分寸拿捏,分清缓急轻重。不能千人一策,千篇一律,而是得区别对待。对于家庭困难的员工遇到急事或是生病,不如直接经济支持,好让人家有个经济合理的安排。如果遇到青工或爱读书学习的情绪波动或低落,最好的激励莫如送他经典和励志的图书,一盘好听的碟子或喜爱明星的签名照等等。对在安排老师傅工作时,得放下身段,讲究表达的语气和态度,使之入脑入心。
当下外部经济压力持续增大,给创业和转型发展的公司带来严峻挑战,如何去关心身边的员工,做到关心得关“心”,调动与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,有效应对和冲减公司的外部压力,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