糯米圆子是一种地方特色美食,团团圆圆,正是年节时分的应有之义。
在村里,糯米圆子通常是家里的女人动手制作,而祖母级别的人物往往又掌握“核心技术”,需要加多少糯米、配多少大米、倒几瓶酱油、剁几斤肉馅,都是轻易不足为外人道的机密配方。记忆中永远是由奶奶负责过年所需的糯米圆子,用一个巨大的水红洗衣盆,往里倒上煮熟的米饭,再加入肉末、酱油、葱碎、生姜粒,缺一不可。然后全家老小齐上阵,用力揉捏,将米粒与调料混合均匀,架锅热油、搓圆炸制。
灶台是露天的,墙外柿子树的枝干伸进墙内,还挂着些许枯叶,摇摇欲坠。碳水混合油盐的香味悠悠地飘满墙内墙外,哪家哪户在炸圆子,只需沿着土路走上一圈,鼻子仔细嗅一嗅就知道了。炸好的圆子盛在不锈钢脸盆里,小山一样堆叠,不拘时间地点,永远是孩子们第一个围在灶台边,殷殷地抻着细小的胳膊,举着筷子来求尝鲜。家长们自会满足,最后饭菜未曾上桌,孩子们已然用筷尖串着咸鲜焦脆的糯米圆子到处乱窜起来,三两口就是一个,席上还没开宴,肚子早圆滚滚的,到这时又满是懊恼,埋怨自己不该吞吃那样多的圆子,导致吃不下那些美味的鸡鸭鱼牛了。
做好的糯米圆子会在阴凉处堆放,静静沉睡,等待成为年夜饭的最后一道菜。各地的年夜饭菜色都有讲究,江淮地方的规矩若非要说起,想来就是这道菜了。大年三十的晚上,一家人围坐一桌,同吃一盘糯米圆子,团团圆圆、和和美美。米面是难忘的一年时光,葱姜是奔波的点点辛辣,肉末是来自家人的抚慰犒赏,混着油脂焦香,那是家庭这个港湾对每一位成员的无言包容,一口吞下,风风雨雨、舟车辛劳,尽在其中。
是五谷的味道,更是家的味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