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农历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,庆祝的方式各有不同。从除夕开始,更多的是亲朋好友之间的小范围热闹,属于“独乐乐”。元宵节是大范围的,甚至是全社会的热闹,属于“众乐乐”。这种热闹古已有之,我甚至觉得古人更重视过元宵节,所以才有了许多描写元宵节的诗词歌赋流传至今。
相较于文人的诗词歌赋,我最喜欢的还是黄梅戏经典唱段《闹花灯》。在剧种多样、流派纷呈的地方戏剧中,《闹花灯》将元宵节乡村里的那股子热闹劲儿表现得惟妙惟肖。说唱俏皮诙谐、生动活泼,既让人能感受到元宵节里大街上热闹的氛围,还传神地表现了人们在看花灯时急切而投入的样貌。也许正是十分贴近生活,才成为经典传唱。与《闹花灯》里的王小六夫妻“月满蓬壶灯灿烂,与郎携手至端门”的夫妻观灯相比,还有一种就是有情之人借着“花市灯如昼”这个热闹的场面“月上柳梢头,人约黄昏后”的卿卿我我。
还有一种就是为眼前的小场面不够热闹而感到遗憾不已的,比如李商隐就算一个。李商隐的诗大多隐晦迷离、难以索解,看着都让人发愁。但在元宵节里,他却变成了一个爱热闹的主儿。这从他的诗作《观灯乐行》中讲得就很明白:“月色灯山满帝都,香车宝盖隘通衢。身闲不睹中兴盛,羞逐乡人赛紫姑。”李商隐在那年的元宵节时想念的是帝都长安中兴之年的热闹景象。
我的印象里姥姥家那个小村子里的元宵节都是十分热闹的,特别是生产大队组织社火队在进行表演的时候,更是人声鼎沸。平时爱板着脸的大舅,这时竟扮成老太太的样子,在腰间固定一个小船形状的道具,一侧的太阳穴上还贴着一块白纸,手里拿个大烟袋,在社火队里起劲儿地扭着。更让我羡慕不已的还是那几个踩着高跷的人,他们不仅能辗转腾挪如履平地,手上还能不停地扇扇子、转手帕。特别是我管他叫牛姥爷的人,打扮成汉奸的样子,让扮成关羽的人拿着大刀追赶他,边逃跑边不断地“作揖求饶”,动作滑稽而又惊险,赢得一片笑声和叫好声。社火队到附近村庄继续表演的时候,爱看热闹的小孩子、拄着拐棍的老年人,都会拿着板凳跟着看。所以每次听到黄梅戏《闹花灯》中唱道:胖子来看灯,挤得汗淋淋;瘦子来看灯,挤成一把筋,就能想起小时候过元宵节玩社火的热闹场景。
2022年的元宵节又注定了不同于往年的热闹,因为第24届冬奥会在北京、张家口和延庆地区热热闹闹地举行着。今年元宵节的热闹劲儿里注入了奥运元素,而全世界都感受到了新时代虎年的中国元宵节红红火火的热闹劲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