进入农历十一月,俗话说“小雪腌菜,大雪腌肉”,大雪节气一到,天气寒冷、降水减少,有利于肉类的腌制。合肥的冬天,印象里最深刻的就是挨家挨户晾晒的咸货,这也是老合肥人的口头禅,把腊味称为咸货。
孩童时,上学路上,跟小伙伴们总会不由自主地抬头看看沿途窗户、阳台、小院里晾晒的鸡鸭鱼肉。眼瞅着它们从开始的新鲜、丰盈,在阳光、盐和冬日寒风的作用下,蜕变成“骨感”的样子。如果不下雨,晒上月把时间,肉类水分析出的同时也逐渐入味,不断往外渗的咸油宛如给食物上了一层包浆,油润光亮还透着一股咸香。
记忆里,冬天各家除了腌制雪里蕻,剩下就是视经济状况而定,腌制各类咸货,这也是冬季改善伙食的“硬菜”。那会子如果窗台晒满咸货,便说明家境良好。合肥寒冷的冬季,大多数人家饭桌上基本是白菜粉丝、炒雪里蕻等为主打菜,偶尔来个客人、过个年节,才切些咸货烹饪,即便只是盛一点油汤拌饭,小孩子们也吃得兴高采烈、满嘴油光。
白墙黑瓦,架子上、墙上挂的咸货,一只只、一串串,无一不在诉说着生活的富足和美满。如今合肥冬天的饭桌上不再是简单的“老三样”,国家的强大、经济实力的提升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,让远在天涯变成近在咫尺。冬季,孩子们也不用靠偶尔吃点咸货来打打牙祭,摆在他们面前的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,吃得健康、吃得营养均衡成了人们追求的重点。
从贫瘠到富裕、从重数量到重质量,小小一张饭桌成了生活品质的“晴雨表”。每年我们还会学着父母,腌制些咸货,为了健康考虑也减少了分量,多半还是找人代加工,拿来晾晒即可,不再像父母那样,全程包办,累得腰酸腿疼。咸货也从“主题歌”变成“插曲”。年轻的一代,有更多的选择,从饮食到未来,不再固守原有的模式。生活节奏的加快,让一大家人聚在一起,吃个腊味锅都要提前预约,毕竟各有各的事要忙,偶尔相聚一次。满室的笑声、满桌的各色蔬菜,腊味下层层叠叠的千张、笋丝,浸在油汤里透着肉香,这才是寻常人家最温暖的冬景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