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年前的农历八月十五,我的小侄子出生,恰逢中秋节,父亲让我给宝宝取个名字。当时脑海中就只出现一句话,便是来自苏轼名篇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中的那句千古绝唱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”于是,我给宝宝取名为“恒”,意为“长久”,也期盼他能做一个有“恒心”的人。
这是我近年来印象最为深刻的中秋节,因为在花好月圆的日子里,一个新生命的诞生让我们的大家庭更加圆满了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,中秋节要吃月饼,寓意家人团圆。说起月饼,我对这份经典糕点真是“爱恨交加”。小时候,在疯狂玩耍的暑假过后,刚回校园收心没几日,就会迎来中秋节。对于小孩子而言,能够再次放假不论多久都是欣喜若狂的。冥冥之中,我对中秋小长假的期待就悄悄的演化为口腹之欲的满足。
在我的家乡,传统手工苏式月饼才是节日佳肴里的主角。那时亦有现场观摩加工,等待月饼出炉就即刻抢购的场景。只见师傅们熟练轻巧地将醒发好的剂子和油酥擀皮混合,再包入馅料,揉圆、盖章、进烤箱,一气呵成。等待的时候连空气都是香甜的,不多时,热气腾腾的月饼出炉了。我最喜欢黑白芝麻椒盐馅的,酥松掉渣的外表皮层层叠叠,一口咬下去,酥皮和咸甜香浓的内馅混合裹挟着味觉和嗅觉,实在美哉!可吃的太多,难免牙疼、长胖,这也是我“恨”月饼的原因。然而作为人情往来的礼馈和寄托,月饼无罪,从始至终,它为团圆的使命而来,以团圆的使命而去。
长大后每每临近中秋,就情不自禁仰望夜空中的月。这也是来自国人骨子里的习惯和信仰吧。千百年来,春花秋月、夏蝉冬雪一直是文人墨客咏唱不衰的对象,而仲秋时节的月更是饱尝诗书之味。幽蓝深邃的夜幕将一袭秋的薄凉撒向大地,朦胧间,可见丝绒哑光的幕布上,一弯上弦月挂在偏西的位置,散发着盈盈的光。要不了几日,这只调皮的“兔子”就会蹦哒到正空中,秀出它皎洁圆润的身姿,所谓“顾兔才满”。八月十五的月不仅皎洁明亮,更加引人深思。
自古以来就有“月盈则亏,水满则溢”的说法,这是老祖宗总结出的至理至信的人生哲学。月盈月亏,潮起潮落,既是自然现象的反应与追随,也映射出漫漫人生路上的起起伏伏。“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。”正如这中秋的月,圆满也好缺憾也罢,任其自然。是圆月,你赏识珍惜它,捂在胸口。是弯月,你摘下它,挂在嘴角,嵌入心中。
月华可洗尽流水,夜空能张开宽广的怀抱容纳光与暗。半圆的月亮虽不如太阳一般耀眼夺目,但却同样可以把清柔的光洒满人间;细小的溪流虽没有大海纳百川的气魄和胸襟,但却同样可以让岸边的花草摇曳生姿。愿你我都能坦然接受人生路上的缺失与遗憾,满怀热爱与希望,与温柔相遇,与美好重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