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妈妈,来吃喜团啦!”女儿稚嫩的声音里充满了激动。正月初一一早,缕缕白雾带着喜味从厨房飘出来。
在金坛,元宵被称做“喜团”。春节期间一直备在厨房,不在饭点时,我说饿了,婆婆说下碗喜团你吃吃吧!我说馋了,公公说吃个喜团甜甜吧!我说无聊了,老公说来搓喜团吧!这小小的、圆圆的、白白的喜团安静的泡在糯米汤里,是一家人团圆和喜乐的味道,好像又不止这浅浅几味。
喜团是一份宠爱。出锅时,婆婆会站在门口唤我女儿,“小丸子,回来吃‘小丸子’啦!”“来啦——”转眼间,本在村里畅玩的小丸子在饭桌前落了座。小脸蛋和喜团在水汽中相映成趣。婆婆一脸宠溺地笑着问,“好吃吗?甜不甜啊?要不要再加些糖?明天还给你煮好吗?”嘴里塞满了喜团的小丸子,像小松鼠般鼓着腮帮:“好吃!明天还要吃,奶奶煮得最好吃啦!”
喜团是一份牵挂。老公与我带着丸子,住在距离公婆家六十公里的常州市,每周都会回去一次。去年过年,因为疫情封了路,整个正月都没见上面。今年春节假期,在公婆家呆了七天,临行前,公公煮好了喜团当早饭,还拎了一大袋送给我们。老公说:“城里有卖的!你们留着吃。”公公边往他手里塞边轻声说:“不一样,家里的总归好吃点儿,也是我们的心意。”此时,依依不舍的离别画面不禁让人湿了眼眶。
在特殊的春节中,可能无法归“蜀”,无法“湘”聚,无法“鄂”手相庆,但是我们的心与喜团一样,团结在一起,只为“豫”见更美好的未来,健康“辽”绕,“吉”“湘”安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