餐桌上,父辈总是这样提醒孩子:“不要‘剩碗底’!”我也亦步亦趋,用不要“剩碗底”的经典警示教诲教育我的女儿。
从小,我就接受了节俭概念的教育,经常唱的歌便是《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》。上世纪五、六十年代出生的人,饿过肚子、吃过“瓜菜代”,但孩子长个子却不长记性,到了能吃饱肚子的日子,又开始“剩碗底”了。曾不止一次被父亲呵斥,甚至,脑壳还领教过“糖醋板栗”的严重警告。然而,真正懂得要珍惜粮食、尊重劳动,则是我当了农民,脸朝黄土背朝天种庄稼的那段岁月。
我下放在畈区,在“双抢”时节,晚上拔秧到凌晨一点收工,早上四点就要起床割稻子。又累又渴、饥困交加,饱尝了超负荷劳动的辛苦。一次,暴雨即将来临,社员们疯了一般,在稻场上奔走呼号着“抢场”。我抱着大扫帚,把边角遗留的谷粒扫到稻场边缘,用力扫除那分不清泥土和谷粒的一撮,灰尘夹杂着谷粒,飞进浅浅的泥水里。“乖子、乖子……”有人连声呼喊,一扭头,身后是大队书记的夫人——李妈。她情绪激动、欲言又止。突然,只见身材高大的她突然屈膝跪下,把泥里的稻谷一粒一粒地捡起来,放在左手掌心里数了数,居然有十几粒。再看她,浑身上下似从水里打捞出来,黝黑的脸庞、额头皱纹的丘壑里、下巴及发梢满是明晃晃的硕大汗珠,一滴滴砸到地上……这一刻,这一课,刻骨铭心,我认识了粮食,读懂了粮食。之后,每每遇见餐桌上的浪费,脑海便跳出她屈膝下跪、湿透的身躯和脸上露珠般汗滴的场景,心隐隐作痛……
得来不易方知珍惜,平心而论,青年员工生活在富裕的日子中,没有经历过“短缺”经济。而源源不断的丰富物质,也为“挥霍”兴风作浪,为“浪费”推波助澜。一次在餐厅,邻桌的爷爷面对满桌残羹剩菜忆苦思甜,说小时候经常饿肚子,孙子则哈哈大笑,“爷爷真笨!怎么不点外卖?”又一个“何不食肉糜”,物阜民丰之际,回望艰辛十分有必要。
“不做剩男剩女”需要转变观念,宣传教育至关重要,但最关键的还是唤醒。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”,应积极创造条件,或组织青年员工赤脚前往田间地头亲自体验,或建立用餐奖惩机制,形成良性循环,慢慢将“光盘行动”植入心底。
杜绝舌尖上的浪费,从光盘开始,从不“剩碗底”做起。珍惜每一口美食,都是对劳动的感激。劳动者,更应尊重光荣的劳动成果;利用资源者,更应敬惜有限的资源。像操作工一样珍惜物料,像维修工一样珍惜工具,像管理者一样珍惜数据。聚沙成塔集腋成裘,开源节流降本增效,人人都要争当理念先进、举止文明的国产日韩欧美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员工,一起做提质增效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践行者。